佛手瓜:自然課極佳的觀察植物

記者:林冬生/苗栗特稿 | 來源:蹦新聞 | 日期:2023/03/20 | 瀏覽次數:361

佛手瓜(學名:Sicyos edulis),維基百科記載,是一種葫蘆科刺果瓜屬植物,又稱合手瓜、合掌瓜、佛手、隼人瓜、拳頭瓜等。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但在苗栗縣頭份鄉下民眾也以「西洋瓜」稱呼它,或許是因為它從外國傳入而以「西洋」名之。

行政院農委會2021年曾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有關資訊,稱龍鬚菜的盛產期在4-5月,盛產地則在花蓮地區,提醒民眾如果想選購美味的龍鬚菜,以新鮮翠綠、長15-20公分且帶2-3節葉片為佳;且龍鬚菜生命力強健,生長十分快速,種植時比較沒有病蟲害也不太需要施用農藥,是一種健康又美味的蔬菜!

農委會該粉專也提到,佛手瓜是因為外型像一雙虔誠敬拜的雙手而得名。佛手瓜熱量低,每100克只有23卡的熱量!全國盛產期在8-10月;花蓮地區的盛產期則是12-3月,因夏季溫度太高會阻礙生長,容易使植株死亡。 選購佛手瓜的秘訣是要挑選幼果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並且果皮是鮮綠色、細嫩、未硬化,吃起來會更加美味!

龍鬚菜就是佛手瓜的嫩莖,是頗受民眾喜愛的蔬菜。但農委會該粉專其中一段資訊則頗為爭議:「在臺灣,民眾大多只食用龍鬚菜,因為龍鬚菜的口感較好,營養價值也比佛手瓜高,富含了鐵質、磷、鋅等微量元素,常見的料理方式有涼拌及熱炒等,簡單料理即可上桌!」「在臺灣,民眾大多只食用龍鬚菜」這句話值得商榷!

或許官方是以觀察現代民眾食用習慣所得的結論。早期在苗栗頭份鄉下地區,一般種植佛手瓜的民眾大部分是採食佛手瓜,而非採收「龍鬚菜」食用,況且現在在傳統市場,只要是青菜攤或是老農老婦的挑擔蔬菜,在佛手瓜產季一定有販賣,當然老瓜在口感上是較差的。

在國小自然課中有教小朋友觀察綠豆發芽的課程,以為食農、生命教育;但綠豆並不是在鄉間或是農民普遍種植的農作物,因此,絕大部分小朋友只看過綠豆顆粒卻無從知道它的枝葉根莖是何樣貌。如果要實施相關課程,或許可以考慮增加觀察佛手瓜的發芽成長。

一顆成熟的佛手瓜放置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在它「兩手合掌」處慢慢吐出如舌頭般的形狀;再來,它竄出了嫩芽、長出了嫩葉,不到幾天功夫,它挺立向天,一根根的「鬍鬚」不知不覺也冒出來了!多美好的生命啊!

此時,鄉下小孩還會將這顆生命勃發的佛手瓜拿到菜園埋進泥土中,那泥土的芬芳與佛手瓜的成長相映成趣,而春天也在佛手瓜的茁壯中不知不覺地遞嬗,準備進入初夏蟬鳴的絕句中了!

圖:發芽的佛手瓜/林冬生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