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醫中醫針藥緩解乳癌化療副作用患者謝恩

記者:翁順利 台南報導 | 來源:蹦新聞 | 日期:2024/10/14 | 瀏覽次數:79

  台灣乳癌個案持續增多,治療水準精進,使得早期的醫療品質相當理想,但漫長又反覆的治療過程仍經常為患者帶來難熬的副作用;49歲余小姐雖病情無礙,卻出現觸覺失靈、行動失衡的怪事,經由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費心安排針藥同步治療,已有效改善不適感,14日返院感謝醫師讓她找回生活的信心。

 余小姐於4年前診斷出第一期右側乳房腫瘤,接受右側局部乳房切除、前哨型淋巴切除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賀爾蒙治療。自化療開始後出現許多副作用,如腸胃不適、手足症候群、四肢感覺異常、口腔粘膜炎、疲倦、嘔吐、食慾不佳等。

  雖然有部分症狀於化學治療停止後減緩,但有許多不適症狀仍持續,例如手腳經常麻麻的,摸東西沒有感覺。走路常有不平衡的感覺,連行走平坦道路也有如鵝卵石步道,因此需要家人扶持,才敢出門,使得她索性很少出門,關在家裡。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周怡貝醫師,依個人體質以中藥與針灸治療,余小姐不適症狀改善許多;她說,現在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自己慢慢走完全沒有問題,無須麻煩、依賴家人的感覺真好,所以她樂於公開現身說法,呼籲癌友要勇敢與中醫師合作,就可在西醫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輕鬆等待治療成果。

 周怡貝醫師表示,余小姐2年前到門診時,右手臂肘部與雙側膝蓋以下會腫脹,伴隨麻木、無力、緊繃感,嚴重的話走路還會踩空、跌倒;易有潮熱感及盜汗,伴隨嚴重口乾;腸胃也常感到不適,常吃一點就覺得飽、容易脹氣、噁心想吐、常常拉肚子。雖然有持續使用高壓氧治療,但仍與罹癌前的身體狀況相差極大。

經四診及辯證論治,發現余小姐平常工作壓力大、容易緊張,肝氣不暢久了便形成肝鬱脾虛、肝腎陰虛伴隨血瘀之體質,故治療上採用疏肝健脾、清熱滋陰、活血去瘀來處理,用藥選擇加味逍遙散、知柏地黃丸、桂枝茯苓丸等處方。

  治療1週後,余小姐回診表示,口乾、燥熱感減輕,但手腳仍覺腫脹、麻木,故加入針灸治療,下肢選用穴位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太谿、太衝,手臂選用合谷、外關、曲池等穴。針灸後,余小姐感到雙腳腫脹減了大半,走路無力感也減少了,覺得步伐較輕盈。雖害怕針灸,但仍堅持1週1~2次。2年多來在中醫部持續治療至今,手腳腫脹麻木已較先前減緩許多,腸胃不適與其他偶發不適的症狀,能在每週回診時調整處方達到緩解。

  周怡貝強調,第1期乳癌患者手術後,常會接受化療、放療、賀爾蒙或標靶治療,這些治療可能引發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及療程意願。中醫針對患者體質,透過中藥及針灸緩解不適症狀,如四肢腫脹及麻木可透過針灸改善,若能在日常保健應規律運動,特別是開刀部位的復健拉伸,並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便能維持理想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