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懷舊市井風餐廳悄然流行

記者:編輯中心 | 來源:蹦新聞 | 日期:2025/03/27 | 瀏覽次數:361

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傳統上許多店家透過精緻裝潢與華麗陳設來吸引顧客。然而,近年來,一股“懷舊市井風”餐飲潮流正在興起,主打簡樸裝潢、復古氛圍的餐廳紛紛冒出,憑藉獨特的市場定位,迅速吸引消費者目光。

傍晚時分,北京城南的宋家莊魚市內人潮湧動,這家剛開業半個月的餐廳,以獨特的懷舊市井風裝潢成為網紅打卡地。與現代餐廳講究精美裝修不同,這裡不刷牆、不做天花板裝飾,內部擺設極具農家氣息——木質靠背椅、帶著老舊痕跡的餐盤,營造出濃厚的市井氛圍,讓許多顧客忍不住拍照分享至社群媒體。

走進店內,映入眼簾的是幾口大魚缸,桌上懸掛著成排的臘肉、臘魚,地面堆放著裝滿乾辣椒的大麻袋,鄉土氣息濃厚。顧客們坐在樸實無華的農家餐桌前,把酒言歡,享受純粹的飲食樂趣。店內主打湖南風味料理,招牌菜包括水煮活魚、牛雜煲、湘潭叫堂雞、岳陽口味蝦等,皆以濃郁的家鄉味道俘獲食客的味蕾。

有顧客感嘆道:“這裡的裝潢讓我想起小時候的餐館,充滿年代感,讓人回味無窮。”

事實上,宋家莊魚市並非北京第一家以市井懷舊風走紅的餐廳。早在2021年,一樓一火鍋飯店便以港式粵菜大排檔風格引發關注。店內裝潢極具復古風情,裸露的水泥牆與管道、不銹鋼紅色折疊椅、紅磚隔牆,讓人一秒穿越回上世紀的街邊小店。

“這是八、九十年代的餐廳風格。”一位年輕媽媽一邊用餐,一邊向孩子介紹當年的飲食文化。開業至今,該店依舊人氣不減,即便在午後兩點,仍有顧客排隊等候座位。

2022年,另一家主打港式大排檔的阿招雞煲也在北京開出首店,迅速竄紅。店內牆上寫著“本店無裝修”“認真吃雞,不宜拍照”等標語,反而吸引更多人特意前來打卡。店內擺設同樣簡約,餐桌為折疊圓桌,搭配紅色塑膠凳,甚至有顧客發現,店員特地將兩張凳子疊起來使用,以增加穩定性。如今,阿招雞煲已拓展至十幾家連鎖門店,並吸引不少業者效仿。

這類大排檔式餐廳之所以能吸引大量食客,除了懷舊氛圍,更關鍵的因素在於價格親民。許多顧客坦言,一進店便能感受到“裝潢不浮誇,價格應該也不會貴”,因此能夠放心點一大桌菜品享用。

宋家莊魚市的創辦人楊金祥,同時也是北京知名安徽菜品牌楊記興臭鱖魚的創始人。他表示,過去的餐飲業普遍講究裝修與行銷,卻忽略了食物本質,“我們走過太多彎路,現在回歸簡單,把成本省下來用在食材上。”

同樣的經營理念,也影響到一樓一火鍋的合夥人蔣先生。從小在香港長大的他,曾在北京經營港式火鍋店,發現當地消費者更加重視高性價比,因此決定將街頭大排檔風格搬進餐廳,讓顧客用餐時更加放鬆。

阿招雞煲的聯合創始人王華則透露,他在開業前曾多次前往廣東考察,“廣東的市井風大排檔非常流行,但在北京卻很少見,因此我們決定將這種鬆弛感帶入市場。”

這種“低成本、高品質”的經營模式,讓市井風餐廳逐漸補足市場缺口,並形成一股新的餐飲趨勢。以老北京四合院風格為主的京城小院胡同菜,便延續懷舊風,店內牆上掛滿仿舊日曆樣式的菜單,搭配二胡、磁帶、舊報紙等懷舊裝飾,帶來滿滿的時代感。其他如米線、砂鍋等街邊連鎖小店,也開始仿效這類風格,店內裝潢極簡,消費水準約落在50至100元人民幣之間,頗受當地居民喜愛。

雖然懷舊市井風帶動了一波餐飲潮流,但業界人士提醒,這類餐廳要想長久經營,不能僅靠裝潢與氛圍,而是要真正做到高性價比。

過去幾年,起源於湖南長沙的文和友飯店,曾因復古市井文化成為當地“頂流網紅”,甚至創下單日取號3000桌的紀錄。然而,當該品牌擴展至廣州後,卻因價格過高,最終導致客流流失、門店難以為繼,成為市場警示案例。

業內專家指出,懷舊市井風確實能夠快速吸引流量,但如果只是重場景、輕內容,最終難以留住消費者。“唯有真正做好菜,並提供合理價格,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在這股餐飲變革潮流下,市井風餐廳如何平衡懷舊氛圍與美食品質,將成為長遠經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