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策動全球供應鏈布局變革,為助高雄業者「化危機為轉機」,高市府經發局與經濟部產發署、醫材公會合作,協助醫百、亞果、福樂多、祥佑等4家在地醫材業者於9月10日至12日參加兩年一度的亞洲醫材盛會「2025泰國曼谷國際醫療器材展(Medical Fair Asia Thailand)」,力助高雄醫材產品拓銷海外市場,提升高雄醫材國際知名度與競爭力。展場設立Taiwan館展區,4家參展廠商於展會中亮相多項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大受海外採購商關注,手術導航系統專業研發製造廠商醫百公司更傳出捷報,與國外業者洽談20萬美元的大單,預計後續衍伸商機可達百萬美元。
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高雄醫療器材產業約有77家業者,2024年高雄產值約91.92億,加上長庚、高醫、榮總及義大等四大醫學中心加持下,已於路竹南科高雄園區形成完整產業聚落。在對等關稅政策下,業者將面臨價格調整的風險,涉及關稅是否轉嫁問題,可能侵蝕廠商利潤,因醫材涉及各國法規及嚴格認證標準,短期尚難被取代,評估整體影響較小。市府積極協助業者藉機「轉骨」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技術創新,並輔導業者加強對歐洲、亞太等其他高潛力市場開拓,強化多元市場布局。
廖泰翔進一步指出,在全球市場的變革下,持續營造臺灣優質的經商環境及能見度曝光,是招商引資的主要關鍵,市府將鎖定鳳山中崙發展健康照護核心網絡,作為亞灣「生成式AI醫療產業聚落」衛星聚落,聚焦生成式AI於醫療領域之創新應用,滿足未來精準健康與照護的需求。
醫百公司董事長黃大可感謝市府對醫材業者的幫助並表示,人口約6,800萬的泰國,醫療保健市場龐大,加上觀光產業發展,觀光旅遊醫療也是一大需求。依據泰國醫療器材工業協會估計,泰國約85%醫療器材仰賴進口,其中高端設備的供給都來自國外製造的產品及貿易商,泰國醫療器械產業商機潛力無限,市場值得深耕。
黃大可進一步說明,這次展會醫百公司展出自主研發與製造的微創腦神經外科手術機器手臂系統,顱顏整型、耳鼻喉、腦神經外科等手術導航系統,另有經顱磁刺激定位系統與注射/抽血訓練評估系統等新產品問市,很高興自家產品能受到國際醫界的肯定,顯示高雄廠商對於歐美等知名品牌之性價比佔有相當之拓銷優勢,是搶攻國際市場的關鍵。
經發局說明,兩年一度的2025泰國曼谷國際醫療器材展(Medical Fair Asia Thailand)為泰國醫療器材產業盛事之一,展會規模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成長,2025年展會匯聚來自 40 多個國家,超過1,000 家參展商,參觀人數達12,000名。泰國政府現正結合觀光打造泰國成為亞洲醫療中心,可藉由泰國作為銷售與展示據點,加速高雄廠商醫材產品擴散至越南、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國家,拓展多元通路,讓業者取得更多訂單,拓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