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團隊推綠色照顧 客家農耕與伴顆茶入鏡國際紀錄片

記者:趙士翔/台北 | 來源:蹦新聞 | 日期:2025/09/02 | 瀏覽次數:282

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惠美教授長期投入農業部推動的「綠色照顧計畫」,並協助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北分署輔導數十個社區。今年綠色照顧計畫聚焦在高齡失智症預防,與公視團隊和澳洲導演Randall合作拍攝以「大腦花園」為主題的紀錄片構思相符,因此成為紀錄片最佳主題。
公視團隊與澳洲導演Randall合作近日來台,拍攝以「大腦花園」為主題的紀錄片。導演本人曾經歷腦損傷,對自然療癒格外有深刻體會,因此著手籌劃拍攝紀錄片,蒐集各國綠色療癒案例。

前幾天(8月31日)陳惠美教授研究團隊帶領導演與公視團隊走訪新竹縣北埔鄉水磜社區,進行實地拍攝與採訪,拍攝社區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三草農耕活動,包括艾草、魚腥草與紫蘇的田間收成;隨後返回社區活動中心,接著製作「伴顆茶」。在拍攝過程中,Randall導演深受伴顆茶的特色吸引,親自體驗如何用繩子固定塞滿茶葉的檸檬,感受到社區將客家文化與健康促進緊密結合的巧思。
為評估綠色照顧對社區長輩的健康促進效益,陳教授運用 Media Pipe 軟體進行AI骨架偵測。結果發現客家三草農耕時,長輩蹲下、伸手與彎腰動作多,髖關節與膝關節活動頻率高,表示上、下肢肌力訓練強,能幫助長輩維持外出步行、提重物等能力。

伴顆茶加工需要將茶葉填壓入檸檬並用繩索綑綁,涉及手指靈巧度的協調操作,手指關節活動頻率高,有助於長者維持扣鈕扣、寫字等精細動作能力。陳惠美教授表示,這些具有趣味性的綠療育,能持續訓練長者肢體動作,延緩肌力與關節退化,幫助他們維持生活自理能力,減少依賴他人的照護需求。
水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美鈺與陳惠美教授接受Randall導演訪談,瞭解臺灣推動綠色照顧計畫的過程與創新作為,以及水磜社區對高齡照顧的成果。Randall導演表示,他非常驚艷臺灣有如此人性化且具文化性的綠色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