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力量大 高雄市三民區「牛頭班」里長結拜做兄弟的趣談

記者:陳金聲/高雄 | 來源:蹦新聞 | 日期:2025/09/13 | 瀏覽次數:306

高雄市里長史頁趣事一牛車,但「成群結隊」仿三國搞「桃園結義」的只此一件,就是民國七十一年間,三民區十四位里長選後結拜成「換帖兄弟」,他們團結力量大,經常出怪招,搞得區長一個頭兩個大,最後區長也出怪招,派主秘一起加入結拜鎮壓這群被笑稱為「牛頭班」的里長們。

高雄市是於民國六十八年七月一日,從省轄市改制為院轄市,原任的里長任期到民國七十一年屆滿改選,從第一屆開始算起。

那一屆三民區的里長選出後,其中十四位里長,有的是連任多屆,有的是「初出茅蘆」首次當選,但他們都很濃厚的草根性,非常合得來,志同道合味道就對了,於是經常「成群結隊」進出區公所關心區政及為民服務。

這群里長「五告團結」,爭取各項建設或出席里長業務會報,都齊心相挺,而且只要其中一人對某些事情有所不滿,他們就一起發難,區長因此私下封他們是「牛頭班」。

他們在里長業務會報中,常會針對某些小事,使個眼色,就全部掏出隨身攜帶的「里長服務證」送交會議的主席台,故意讓區長難堪,有時還會集體在會中「冰的 (掀桌)」。

當年的那位陳姓區長在高雄市的區長中,「長袖善舞」出了名,但碰到這群「牛頭班」,經常吃鱉,苦不堪言。這位區長也不是省油燈,於是下令當時的區公所陳姓主秘「無論如何,設法收編這群里長」,讓他們乖一點,不要經常亂小。

陳主秘接到區長的「超級任務」,曾分頭「拜訪兼拜託」里長們給他薄面,開會時乖一點,有事好說,別再不爽就發飆。但個個擊破這招失效。

陳姓主秘是三民區公所基層起家,資歷完整,堪稱是老江湖,做幕僚必須想辦法替長官排難解憂,他於是使出合縱連橫之計,以「老大哥」之姿把這十四位里長「招來換帖」,其說帖大意是:「既然大家志向相同,何不結拜成換帖兄弟,做事更有力」。

事實上,在這提議之前,陳主秘已經私下「串通」好其中數位里長,取得「部分共識」,勝券在握後,他策動里長選了「日吉時良,天地開張」,一起到區內的「三鳳宮」完成義結兄弟的儀式。

在三鳳宮進行結拜儀式時,陳主秘見機不可失,當場懇求里長們也讓他加入換帖的行列,依年紀排序,他居「老二」,成為這群換帖兄弟中唯一的非里長。

這一帖結成後,位居「老大」的蕭姓資深里長辭世,陳姓主秘順理成章的成為換帖兄弟的「發號司令」。此後區公所開里長業務會報,未經他同意,這群里長都不敢再對著區長亂放砲,開會也不隨身攜帶里長服務證了,區長才從此不再為這群「牛頭班里長」所苦。陳主秘在陳區長後續的仕途「功勞簿」記上一功。

三民區這一「帖」是高雄市里長史頁中之最,當年的區公所主秘還「敢」參與其中,換成是現代的官場,恐找不到第二人,陳主秘後來也幹到鹽埕區長,他在退休後回憶此事時還說「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里」。

這十五位義結兄弟成軍後,互相對待親如兄弟,排資論輩都依序相稱,如「老大、老二、老三」等,婚喪喜慶也都到場共襄盛舉,連往生的「訃聞」中也都以「義兄、義弟、誼子」等排列。

當時的港星「十三姨」關芝琳還未竄紅,中國的習俗中,義結兄弟是可以有女性參加的,但三民區這一帖中,當時並沒有女里長加盟,否則安排個「十三姨」在其中,這一帖就更「厝味」了,更見證女性也可以結拜做兄弟。

此事距今逾四十餘年,這群換帖兄弟也逐漸凋零,如今「走的走,痴呆的痴呆」,其中一位黃姓里長,自嘲是「貓科」,一生愛吃魚不吃肉,一身鈣質,如今還能四處趴趴走,被朋友們笑他是「鐵骨仔生」。這票「衝組」的換帖兄弟,如今都己全部離開里長職位。

其中一位連任四十餘年的陳姓里長,也於去年十一月間在任內辭世,家屬從簡未發訃聞,所以,當天未見換帖兄弟前往送別。這些換帖兄弟的家屬也都少有往來,所以,三民區當年這一帖,如今已經「斷了根、離了髮」,徒留高雄市里長史頁。

台灣社會早期結拜做換帖兄弟的一大堆,新世代字典中已沒有「結拜兄弟、換帖兄弟」這個名詞,他們不流行這一套的情誼關係,取而代之的是「逗陣的」及「麻吉的」。

台灣各地基層里長的「換帖兄弟」,三民區這一帖說是第二應該不會有第一,至少在高雄市是前所未有,未來恐怕也不會再有里長們再搞這些有的沒有的了。

高雄市議會在民國六十八年改制為院轄市議會前,曾有十四兄弟、十二同盟等「次級團體」,那個年代的「次級團體」可算是現今「黨團」的前身。但這些議員沒像三民區這些換帖兄弟那麼衝,動不動就要退還議員服務證。

台灣社會的「結拜兄弟、換帖兄弟」,就是文史上的「義結之交、金蘭之交」,古老的中國,最出名的就是元末明初年間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筆下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這個「故事」成為了後世結拜兄弟、換帖兄弟的總代言,也象徵著肝膽相照、至死不渝的兄弟情誼。

早期結拜時要互相交換庚帖和相關家族資料,並且將結拜的原因書寫下來,通常會拜請關聖帝君做見證,形成彼此之間情誼長存的「法外」約束力。

現今的「麻吉的」,未經關聖帝君鑑證過,開口閉口就是「麻吉的」或「伊係我兄弟」,成色不如早期的結拜兄弟那麼9999。

相傳,經關公鑑證過的結拜兄弟,如果反目成仇,關公是會生氣的。台灣演義古裝劇「戲說台灣」,曾演過台中豐原有三位換帖兄弟,其中老二及老三聯手害老大吃上官司,當地一間關帝廟的關公得知後,非常不高興,出手「修理」老二及老三,幸經家人勸說到廟裡向關公認錯請求原諒後,關老大才善罷甘休,但這三位換帖的後來有沒有再重拾情誼就沒人去管他們了。

圖源:網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