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賽夏族竹藤編保存者-章潘三妹老師,將於9月3日至9月16月在文化觀光局2樓中興畫廊舉辦「從土地長出的傳統工藝-章潘三妹保存者師生成果展」,另外9月13日將舉辦「賽夏族竹籐編DIY體驗」讓民眾親身體驗竹藤編魅力,歡迎踴躍報名!
賽夏族竹藤編是賽夏族各氏族的祖靈祭paSbaki’,或paSta’ay(矮靈祭)儀式所需之重要工藝,也是世代相傳的生活傳統技藝式,章潘三妹(賽夏名:’away a ta:in Sawan)從事賽夏族竹藤編工藝已逾50年,自幼學習父親的賽夏族竹編技法,30歲時亦師從張憲平藝師學習竹籐編,竹藤編技術紮實且優秀。
章潘三妹將賽夏族歷史重要及代表性文化意義,例如「海龍女」、「雷女」、「祖靈眼」、「山紋」帶進編器,自1992年起多次獲獎,2002年曾以作品「賽夏生活印象」獲國家工藝獎二等獎,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夏族竹籐編工藝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
2025年潘三妹老師為傳承與推廣賽夏族竹籐編,開辦了「傳習班」、「蓬萊國小班」、「社區關懷站班」三個研習班,分別以部落族人、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及社區關懷站的銀髮族為對象,進行傳習、教育扎根與工藝陪伴等不同目的之教學課程,並依據不同對象,為每班精心設計3項不同作品,共計教授61人,完成183件作品,作品將於這次師生成果展展出。
文觀局長林彥甫表示,章潘三妹老師是傳承賽夏族竹藤編工藝重要推手,paSta’ay(矮靈祭)是苗栗縣登錄國家重要民俗,明年(2026年)將是10年大祭,祭典中不可或缺的「背響鈴」(臀鈴)將由章潘三妹老師率領學生製作,讓賽夏族竹編工藝持續傳承給下一代,不讓賽夏族傳統文化面臨失傳風險。